【蘋中人】黃金蜆逐夢人 蔡志峰

作者、書法題字╱曾文祺
攝影╱李光濱

---

走進「黃金蜆的故鄉」立川漁場的文化生態館,
先注意到有張畫報寫著「兩個太陽&月亮」。
帶領立川起飛、人稱「三哥」的蔡志峰對我說:「我們做養殖業的就是頂著兩個太陽,分享兩個月亮。」

 

約訪這天,立川漁場的蜆池除了倒映花蓮的俊美山色,裡頭也有一顆赤焰焰的太陽。
「就像你現在看到的,因為水的反射而有兩個太陽,一個在天,一個在水裡,
漁夫就這樣頂著兩個太陽,可是當有月亮時,我們也比別人多了一顆溫柔的明月。」
我揣測身為漁家小孩,從小就要跟著父親曬太陽、泡在水裡做事,應該會覺得很辛苦吧?


說起話來引經據典,像個大學教授的蔡志峰,
回答出乎我的意料:「不會耶,我們是小孩子就覺得好玩,即使冬天泡在冷水裡拿畚箕堆蜆仔,好像也沒有什麼。」
不過,長大了開始接手養殖事業,就真正體會父親看天吃飯的辛苦了。


談到黃金蜆,多數人馬上聯想到「摸蜆仔兼洗褲」,
還有位於花蓮壽豐鄉的立川漁場。
現在的立川漁場是知名度很高的休閒農埸以及養殖企業,
不過,聽了背後的奮鬥故事,才知道要通往成功「蜆」達的道路是如此困難。


1963年蔡有進帶著家人從雲林到東部找出路,最後選擇在壽豐落地生根,
以在地天然的清澈活水進行河蜆養殖。
蔡有進認為事業是因為川流而立,因此取名為立川漁場。


排行老三的蔡志峰從東海大學畜牧系畢業後,
回花蓮接手立川的經營,年輕人帶回來新的思維,
他看出經營傳統的養殖場發展勢必會受限,開始思考蜆仔的更多可能性。


蔡志峰當時發現白蘭氏雞精熱賣,又觀察到許多人買了他們家的黃金蜆回家悶成湯來顧肝,
於是靈機一動,想到了把雞精變蜆精。
歷經自行摸索提煉蜆精的層層關卡,
蔡志峰決定投入龐大資金添購自動化生產設備與人力,
全家齊心之下,終於研發出全世界第一瓶蜆精。

「結果大賣了嗎?」
「一開始我們過度樂觀!立川名不見經傳,蜆精排在架上根本沒人買。」


另方面,立川投入大量研發經費,擴充太快,
導致負債累累,尋求轉型還得不到消費者回應,
蔡家長達10幾年過著負債的日子,
與銀行往來的退換票紀錄竟累積高達8000多筆。


蔡志峰輕咳了一聲,彷彿又回到那段看不到明天的日子:
「那時我們發不出薪水,開出去的支票也會跳票,你必須趕快補票,
否則就會信用破產。就這樣跳、補、借、跳、補、借,
有時今天補一堆票,明後天還有一大堆,你會想到底過得了關嗎?」
「補到手軟,剩下的只有禱告了。」
因為一家都是虔誠基督徒,信仰也是他們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。


我也是花蓮人,
老一輩鄉親向我說起對立川的印象:
「他們一家真的有夠拼,倒了又起,倒了又起,使人欽佩!」
蔡志峰聽了我的轉述,
忍不住再三的說:「那個過程很辛苦,真的很辛苦……。」

 

蔡家投入龐大資金添購自動化生產蜆精設備。
蔡家投入龐大資金添購自動化生產蜆精設備。

---

大膽開發休閒漁場「鬼沒來人來了」

 

雖然蜆仔看起來不起眼,蔡志峰一家堅信開發蜆精是利人利己,
而且如果半途而廢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心,還有眾多朋友及員工的信任。
那段手中已握有黃金蜆卻還不見輝煌的日子,也成了蔡家四兄弟最感恩的歲月。


「曾經有一位員工家裡迫切需要用錢,不過我們已經發不出薪水了,
另一位員工知情後默默向朋友借了一筆錢,好讓我們發薪水,我們能不努力嗎?」


老頭家蔡有進的一位朋友,甚至拿出退休金來幫他們度難關,
因為有朋友們的相挺,員工的不離不棄,蔡家漸漸找到了生路。


蔡志峰苦思,本草綱目記載蜆能顧肝,
中醫師也推薦,為何蜆精不能被消費者接受?
他終於找出原因:「缺乏科學證據,就沒有說服力。」


於是他爭取到農委會產學計劃,
進行國內首次以蜆精飲用與肝臟代謝功能的實驗,
進而找上台糖合作進行動物實驗。


「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很顯著,證明蜆仔確實能護肝,
台糖拿到了第一手資料,看到商機,不久就來找我們合作了。」


2001年台糖透過強勢的門市通路與廣告,整個蜆精市場蓬勃了起來。
陸續台灣幾家大廠也找上立川合作,蔡家的堅持終於把蜆仔變黃金了。


雖然當今各大品牌的生蜆提煉原汁多數來源都是立川,
不過態度謙和的蔡志峰並不自傲,
因為在轉型初期就曾經因為經驗不足,
發生大批原料被退貨的狀況,
所以,他認為如今受到廠商信任,更要謹慎顧好蜆仔的品質。


這些年來立川開發的相關產品已累積獲得11張衛生署的「健康食品認證」,
還行銷到日本、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,
讓「黃金蜆」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在地產業之一。


許多媒體報導稱開發硯精的蔡志峰是台灣養殖業的傳奇,
他說,「如果要用一個名稱來定位,我覺得我只是一個黃金蜆的逐夢人。」


蔡家4兄弟令人佩服的還有一件事,
就是沒有上演事業發達後兄弟爭產的戲碼。
他們分工、齊心豎起黃金蜆故鄉的美譽。
立川起飛時期,老三蔡志峰擔任總經理主導研發、統籌,
大哥蔡志成負責財務,
二哥蔡志忠扛起水產養殖,
老四蔡志強則主理休閒業務。


「不瞞你說,整個奮鬥過程都是吵出來的,
可是吵都是為了讓立川更好,我們兄弟間的感情也是這樣磨出來的,
就像後來開發休閒漁場也是有一番掙扎。」


蔡志峰一次赴日考察後,有了嘗試開發休閒觀光漁場的發想,
於是提出回填一塊原本的魚池,讓大家重回古早時代「摸蜆仔兼洗褲」的歡樂時光,
「我被爸爸罵了足足2年,他說這地方,鬼才會來。」


但是蔡家兄弟執行了這項大膽的計劃,
漸漸的,孩子們下水摸蜆仔的笑聲越來越多,
每逢假日,餐廳裡就坐滿必點炒蜆仔的遊客,
蔡志峰才向父親玩笑說:「阿爸,鬼沒來,人來了。」

 

立川漁場長年可見「摸蜆仔兼洗褲」的歡樂畫面。立川漁場提供

立川漁場長年可見「摸蜆仔兼洗褲」的歡樂畫面。(立川漁場提供)

---

平凡蜆仔成就不凡 靠奮鬥摸出傳家寶

 

不但遊客來了,好幾任總統也來過立川漁場,摸過、吃過黃金蜆。
因為立川活水豐沛,所養出來的蜆的殼呈現金黃色澤,
所以早在1980年代,蔡家兄弟就把他們的蜆仔命名為「黃金蜆」,
不過直到10年後蔡志峰才意識到要註冊商標。


「你知道嗎,當時經濟部回應『不行,黃金蜆這名稱已經普遍被使用了!』」
談起這段忘了正名的往事,蔡志峰哈哈笑。

我們之後從辦公室走到戶外欣賞整個立川的樣貌,陽光、山風,
伴隨員工篩洗黃金蜆殼與殼碰撞的清脆聲響,一切都讓人倍感暢快。
蔡志峰特地帶我去看漁場裡的「恩典鐘」,
那是他父親蔡有進要提醒孩子,不要辜負有恩於他們的人。


蔡家兄弟也牢記父親的叮囑,不但為在地鄉親創造就業機會,
也固定提撥部分收入,扶持花東弱勢孩童、幫門諾醫院建療養院。
他們兄弟都認為當初接受過太多人對他們的幫助,
如今是非常感恩上天給了立川回饋社會的能力。


蔡家老大蔡志成忙完事情,也過來與我們見面。
他說:「因為有這方土地、這方人,幾十年來的支持,我們才能在快過不下去時找到活路。」
四兄弟到現在都還是很愛吃鹹蜆仔,因為這一味總讓他們懷念過去。


蔡志峰說:「雖然那段苦日子已經過去了,可是現在每到過年我還是會覺得心酸,
總是想起以前發不出薪水,愧疚沒能讓員工過好年。」


不過,現在「苦盡甘來」,立川的員工和蔡家四兄弟就像個大家族,
不少員工在立川待了幾十年,
就連他們的小孩現在也在立川工作,把立川當做第二個家。


與蜆仔相依超過半個世紀,一顆平凡的蜆仔在蔡志峰眼中如同黃金,
對的東西遇上對的人,就可能不平凡。


擁有慧眼的蔡志峰,這幾年又看見了新的方向──有機農產品。
因為感受到太多黑心食品傷害了民眾健康,
他便想,花蓮這塊土地不正是生產有機無毒食品的美地,
於是他在奇萊山腳下建立了足足有60公頃的有機農場「奇萊美地」,展開人生新使命。
「這幾年我都是天未亮就到田裡,摸黑才回來,
雖然我懂養殖,但是從魚池跨到農地,
一開始根本是個門外漢,可是我心裡明白知道,
這是對的路,所以,我義無反顧、樂此不疲!」


即使擁有「神農獎」、「十大傑出漁民」殊榮,
年過60的蔡志峰仍覺得自己還可以為這片土地做更多事。


他相信得天獨厚的後山有機農業能為花東農漁業開新路,
讓更多人有好食材可吃,所以人生的下半場,
他希望推廣用「食療代替醫療、用鋤頭代替針頭」。
所以,他的有機農場經常舉辦學生戶外教學,希望用淺顯易懂的方式,
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植物,懂得有機、懂得尊重生命。
蔡志峰其中的兩個兒子蔡牧群、蔡牧笛現在跟隨著父親的腳步,
天天巡田疏藤,踏實做一個漁夫、農夫。
「三哥」最後拿起了一顆黃金蜆讓我觀察,
「你看它豎起來時像不像一雙禱告的手,放下來又是一張微笑的臉,
禱告是祝福,微笑是幸福,是不是就像個吉祥物。」
這個吉祥物是他們一家子奮鬥了幾十年才「摸」出來的傳家寶。

老頭家蔡有進在立川漁場設置恩典鐘,要孩子勿忘恩人。
老頭家蔡有進在立川漁場設置恩典鐘,要孩子勿忘恩人。

---

原文出處:蘋果日報-【蘋中人】黃金蜆逐夢人 蔡志峰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